電影撤檔能在票房和口碑上逆天改命嗎?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5-10

一部電影的撤檔會引起多大波瀾?由楊冪、于謙主演的五一檔電影《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宣佈於5月6日臨時撤檔后,一時間觀眾議論紛紛、導演丁晟疑似淚灑直播間衝上熱搜,同期上映的影片《穿過月亮的旅行》製片人更是直言:「賠,認。但不慫。」暗指這一「打不過就跑」的行為。

《今日影評》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了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支菲娜,和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票房不佳到底該不該撤檔?

「撤檔」選擇題

為什麼「撤檔」?

電影在上映後撤檔,通常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

不可抗力因素

電影選擇撤檔的第一種情況是受影片製作或檔期環境的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比如,2022年電影《長空之王》為了能夠呈現更好的製作效果,發文宣布退出當年的國慶檔。

2

檔期選擇錯誤

電影選擇撤檔的第二種的原因是電影的基調與檔期選擇不匹配。比如,電影《我們一起搖太陽》因為檔期選擇失利,宣布退出2023年的春節檔,調換至2024年清明檔上映。

3

影片質量差

最後一種電影撤檔的情況就是影片本身的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這樣的影片即使改檔重新上映,也很難實現逆天改命。

「撤檔」不是萬能補救法

從市場發展的角度講,一個競爭充分自由的市場是允許撤檔現象存在的。撤檔是片方自主選擇的結果,應該被理解和尊重,但是影片上映后再撤檔的行為對片方、影院、觀眾和整個電影行業都有損害。

首先臨時撤檔衝擊了影片的信譽度,對於導演和電影本身都是一個比較大的折損,可能會導致影片的口碑下降,這對於主創的品牌效益也是非常大的損傷。

其次,影院在電影上映前所做的營銷鋪墊和排片工作會隨著影片的撤檔付之一炬,進而影響該檔期內影院的效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損電影行業的整體形象。

最後,影片臨時撤檔對於觀眾也有一定的衝擊。撤檔會消磨一些被電影前期的營銷所吸引的「潛在」觀眾對影片的期待值,磨滅觀眾的觀影熱情。

電影產品作為一種為觀眾提供新鮮感的文化產品,撤檔以後再重新上映會被貼上「舊作品」的標籤,其競爭力會明顯低於同期的新作品。對此,支菲娜說:「事實上,一部影片撤檔之後再上映是很難逆天改命的。」

以2024年春節檔撤檔的電影《我們一起搖太陽》為例,影片改到清明檔之後,票房確實有所增加,上映一周后突破了2億元大關。但作為韓延導演的「生命三部曲」第三部,對比此前的兩部作品,《滾蛋吧!腫瘤君》在2015年上映后首輪票房便達到了5.1億元,而2021年新年檔上映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累計票房則高達14.32億元。顯然,《我們一起搖太陽》儘管品質依舊,其票房卻遠遠沒有達到它的盈虧平衡點。

中國電影迎來「大撤檔時代」?

2024年年初的春節檔共有八部電影定檔,撤檔四部電影,撤檔佔比達到了50%,而剛剛五一檔共有十一部電影定檔,最終也有四部先後撤檔。有網友戲稱2024年是中國電影的「撤檔元年」,甚至有媒體稱中國電影迎來了「大撤檔時代」。那麼,撤檔會成為中國電影之後的主流選擇嗎?

對此,支菲娜解釋道:「從中國電影每年上映五六百部電影的體量來講,幾部電影的撤檔並不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我覺得撤檔元年或者說是頻繁撤檔這種現象,並不會成為中國電影的主流,影片自身的品質有保證的話,這部影片就沒有必要撤檔。」

2021年的春節檔由劉德華、肖央、萬茜領銜主演的影片《人潮洶湧》,在與同期《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等影片的激烈競爭下,儘管這部電影排片很少,但是由於影片自身品質過硬,片方和宣傳發行用心營銷,最後影片的口碑逐漸提升,實現了逆風翻盤。

檔期選擇 tips

為避免電影市場出現頻繁撤檔的現象,支菲娜在節目中為電影的發行方提出了三個選擇檔期的建議:

1

精細化發行

首先,影片檔期的選擇不應該盲目地集中於春節檔、五一檔等大的檔期。片方需要根據影片的質量和口味,對電影的上映時間和受眾選擇做出精細化的定位,比如,分線發行、分票價發行、分區域發行、分眾發行和根據影片的類型進行精準定位的發行,紅色題材電影可以選擇「包場」,粉絲電影選擇粉絲向,而不是大範圍的放映。

2

與影院做好深度溝通

其次,影片片方要和影院經理做好溝通。影院經理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對影片和觀眾的喜好定位會更加清晰,所以影片片方可以邀請影院經理參與評判,幫助影片選擇合適的檔期。

3

邀請普通觀眾參與決策

最後,片方要學會運用普通觀眾資源。在影片上映之前如果片方對影片的品質把握不準,可以嘗試邀請普通觀眾進行觀影點評,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或者完成精細化的營銷策劃。